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AI教育下乡难?伴鱼智学韩秀慧:技术普惠不能“等风来”

来源:光明网 责编:张璠 时间:2025-04-18 04:03 阅读量:10091   
导读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AI教育产品如何真正满足学生需求?近日,伴鱼智学教研负责人韩秀慧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深度剖析AI教育的核心挑战与未来方向。AI教育产品需以“纳米级教研”为基础,深度融合技术与教育逻辑,方能实现个性化、有温度的学习体...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AI教育产品如何真正满足学生需求?近日,伴鱼智学教研负责人韩秀慧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深度剖析AI教育的核心挑战与未来方向。AI教育产品需以“纳米级教研”为基础,深度融合技术与教育逻辑,方能实现个性化、有温度的学习体验。

韩秀慧提到,当前家长对AI教育产品的期待集中在五个维度:效果保障、真实性、互动性、知识讲解清晰度及成绩提升能力。然而,市面上多数产品仍停留在“技术嫁接”层面,未能真正适配中国教育场景。例如,部分AI解题直接套用西方思维,忽略了中国学生的认知特点;题库更新滞后,难以匹配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的考察要求。

“家长需要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符合当下中国教育理念的产品。”她强调,AI教育必须扎根本土化教研,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怎样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学习”?

为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学习,伴鱼智学提出“纳米级知识标签”理念——将知识点拆分至最细颗粒度,精准定位学生薄弱环节。例如,一道数学题的错误可追溯至前置知识点,甚至常识性认知漏洞。

“拆解只是第一步,还需构建符合新课标的题库体系和教学逻辑。”韩秀慧坦言,教研团队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创新题型设计,将核心素养融入测评;二是推动教师转变传统教法,融入“学习活动观”等新课标理念。

技术层面,伴鱼智学自研垂直领域AI模型,结合超7000万用户数据,打造个性化学习算法。“技术壁垒易破,真正的护城河是数据与经验。”她表示,团队已实现知识点与AI技术的深度耦合,确保教学精准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如何让三四线城市“看见”好产品?

尽管产品优势显著,但市场推广仍道阻且长。“三四线家庭接触优质教育资源太难了!”她举例,一款简单单词卡的热销,折射出下沉市场对智能化产品的渴求。然而,当前AI教育普及面临双重阻碍:一是家长对产品的认知有限;二是传统学习机、词典笔等“旧工具”仍占据主流。

她呼吁行业加快布局下沉市场,同时建议政策层面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深入乡村,“错过这一代孩子,就错过了AI赋能教育的最佳窗口期。”

在韩秀慧看来,AI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替代教师,而是通过技术弥补教学中的“缺憾”。伴鱼智学正探索将AI与现有课程资源深度融合,例如用AI动态修补教学漏洞,减少重复制作成本。

“教育需要匠心,AI需要温度。”韩秀慧说,团队将继续以“纳米级”教研为根基,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普惠教育的推动者,而非营销噱头,这条路任重道远,但值得全力以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