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江苏康宁杰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苏州工业园区供图
一个巴掌大的试剂盒,只要15分钟就能判断肿瘤病理;一层头发丝粗细的纳米材料,能把玻璃变成显示器;一种纳米微球,可大幅提高生物制药的纯度……这些创新,皆出自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纳米城——占地仅1平方公里,集聚起550多家纳米技术相关企业、10多家科研院所,助力苏州工业园区纳米产业年产值超过1550亿元。
小小纳米长出千亿级产业,纳米材料为何能量这么大?让我们一探究竟。
关键在耐心和坚持
认准一个领域扎下去,3年不行5年,5年不行10年
纳米微球,一种粒径在微米级的小球,具有纳米孔道结构,表面积极大。1克纳米微球铺开,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
这种特殊性质,让纳米微球像“工业味精”一样,改变了很多工业材料的性质,生物制药、分析检测、体外诊断平板显示等都需要它。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特别是生物医药企业所用的纳米微球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2006年,苏州工业园区率先布局纳米产业,行业专家江必旺决定回国创业。双方一拍即合,苏州工业园区积极支持。
2007年,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瞄准了国外企业都没有突破的纳米微球精准制造技术。3年时间,历经无数次失败和尝试,纳微科技团队研制出培育纳米微球的“种子法”。“就拿用于液晶显示屏的微球为例,以前全世界只有两家公司可以生产,他们利用的是筛分工艺,生产周期长达6个月。而我们利用‘种子法’精准控制,全程只要6天。”江必旺说。
虽然实验取得了成功,满怀喜悦走出实验室的江必旺却发现,事业才刚刚开始:小试、中试、检测、产线建设、市场推广……每一步都很艰难,“突破卡脖子技术,我们花了两三年,但实现产业化落地,却花了整整10年。”
关键时刻,苏州工业园区站了出来。当时,纳米城已经投用,先后建设了纳米加工平台、纳米测试分析平台、集成微系统封装平台等,还提供共享生产线。“这些设备往往需要上千万元,园区购买、企业付费使用,为我们省去很多开支。”江必旺说,依托这些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得以快速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落地为商业化生产。
如今,纳微科技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家可同时规模化制备无机和有机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的公司。回首来路,江必旺认为搞科研离不开耐心和坚持,“认准一个领域扎下去,3年不行5年,5年不行10年,甚至更长时间。”
纳微科技是苏州纳米城的缩影。2006年布局,2013年启用纳米城,2015年入驻企业突破100家,2020年带动园区纳米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10多年耐心培育,纳米产业在苏州工业园区开花结果、茁壮成长。“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空间大、潜力足,但投入大、回报慢。我们要看得远,前瞻布局规划先行,慢工出细活。”作为纳米城的运营方,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淑梅说。
创新溢出效应显著
园区企业同频共振,创新成果相继涌现
坚持创新、耐心培育,创新成果花开的那刻,回报令人惊喜——
“急缺高品质微球当标的物!”2010年,园区企业苏净集团决定研发智能微粒检测仪,集团总工程师孙吉勇任项目负责人。
智能微粒检测仪,一种液体颗粒计数器,广泛用于医疗器械微粒污染检测、零件清洁度检测等。微球,是检测仪识别颗粒的参照物。
“我们有!”一次园区对接会,纳微科技主动供货,2微米、5微米和10微米,各类规格的微球应有尽有。
“相比同类产品,纳微科技的微球直径、密度、光学特性等变化系数小,大大提升了参比物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孙吉勇说,如今,苏净智能微粒检测仪检测精度可达100纳米。
“智能微粒检测仪,我们需要!”苏净集团的新产品一下线,沛嘉医疗立马应用。
同在苏州工业园区的沛嘉医疗是一家高端医疗器械制造企业,主营产品为人工心脏瓣膜等。企业的产品属于三类植入医疗器械,对洁净度要求极高。为此,企业一般采用纯水来浸泡和冲洗产品,以保证洁净。这一环节,智能微粒检测仪作用极大。只有智能微粒检测仪检测确定,冲洗后纯水的微粒数量低于一定标准,产品的清洁度才符合要求。
今年8月,沛嘉医疗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经导管主动脉瓣系统获批上市,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一项新技术撬动另一项新技术,又催生一项新产品……纳微科技的创新突破迅速外溢,也让园区的“磁吸力”逐步提升。
纳米城内,纳米技术像一根线串起了众多产业,微纳制造、纳米新材料、微机电系统、氮化镓等多个产业集群陆续壮大。截至2023年底,纳米城入驻企业超550家,培育上市企业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50家。
纳米城外,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等产业同频共振、协同向上。
有了高质量微球作为标的物,苏净集团的研发不断取得突破。如今,其固体颗粒的检测精度已达到0.1微米。依托新产品,苏净集团承接了园区一家光刻设备企业的净化车间工程,为其量身打造符合光学功能材料等产品生产要求的洁净空间环境。在这一车间中生产出来的3D光学印材、炫彩光变色烫印材料、证卡防伪产品等,又成功赋能园区企业,成为其防伪的最佳选择。
着力打造创新生态
园区既要有“物理集聚”,更要有“化学反应”
一粒微球,引发创新裂变,折射出苏州工业园区创新生态的强大活力。回顾纳米产业发展历程,这里的经验与启示值得探究。
——育产业先育环境。
与普通的创业孵化器、产业基地不同,纳米城将自身定位为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综合社区。张淑梅解释说,产业综合社区要兼具创新研发、工程化中试、小规模生产、成果转化、专利运营、产业服务、总部办公、综合配套等多种元素,有利于为企业提供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
以搭建公共平台为例,在基础性平台上,苏州纳米城建立纳米加工平台、纳米测试分析平台、集成微系统封装平台等;在技术支撑与工程化平台上,建立纳米机电制造、光电制造和光电加工设计试验中心等,全方位服务园区企业。目前,苏州纳米城已累计入驻公共服务平台20个。
——好服务贯穿全过程。
培育企业,要“扶上马”,更要“送一程”。在企业“幼苗”阶段,悉心呵护,提供各类创新要素,降低创新成本;在成长期,主动链接更多技术、人才、项目等资源,让企业“行得稳”。
苏净集团就借助园区管委会举办的对接活动,敲定了贝克曼库尔特研发制造基地的净化合同订单。合作中,苏净集团提供净化设备,还成为整个工厂基地的净化方案解决商。当年年底入场施工,第二年便竣工交付,气密性、洁净度等指标均表现优异。
——既要“物理集聚”,更要有“化学反应”。
“我们十分注重产业链的搭建、产业生态的形成,关注从原材料、终端产品到市场各个环节相关企业和资源的重点引进和聚集,促进相关产业的协同合作。”张淑梅说。
江必旺坦言,苏州工业园区最大的优势是吸引集聚一批优质纳米企业,使得行业内企业上下游之间的交流频繁,彼此相互支持。
从“产业链”到“生态圈”,苏州工业园区创新蝶变、热潮涌动。截至目前,已培育各级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近230家,各级瞪羚及瞪羚培育企业超900家。记者 李心萍 王伟健 刘温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