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货途中,杨军路过四川省剑阁县,远远看到一群人围在河边,声音吵嚷。他立刻知道:有人落水了。
把车停在路边、从后备箱拿出绳索,杨军动作娴熟地穿过人群,看到一个年轻女孩在河面上挣扎。他把备用轮胎和绳索搭配在一起,组成简易的救援设备,和老乡们携手,把女孩拉了上来。
女孩的表哥为了救她,被冲到了更远的地方,杨军向剑阁消防队亮明身份——作为苍溪县红十字救援大队的队长,他上了消防队的救生船。遗憾的是,年轻的男孩被打捞上来时,已经没了呼吸。
杨军还记得,男孩穿着一双白色的球鞋,白白净净高高大大,救上来后医生、警察、消防队员轮流为他做心肺复苏,却回天无力。宣布死亡的那一刻,男孩的父母嚎啕大哭,即使杨军已见惯生死,还是难免动容。
按照救援队的传统,杨军对尸体进行简单默哀后,回到车上,直奔送货目的地而去。
货车司机“爆改”救援英雄
杨军的货车上一直带着灭火器、绳索、救生衣等救援道具,还备有两套“制服”,一是救援队的队服,一是货拉拉司机的工服。这恰好代表了他的两重社会身份。
2015年,苍溪当地的一位老师因救人而牺牲,参加追悼会时,杨军深受触动,下决心也要为别人做点好事,就此接触到了救援队的前身。
杨军在救援队的设备库
最初的几年,大家主要是做捐款捐物、扶困助老等志愿活动,偶尔参与打捞尸体、事故救场等,但仍然是“散兵游勇”。2018年9月,苍溪县聚爱救援协会登记注册,在框架下成立了协会党支部和红十字救援大队,救援队成为正式的民间组织。
如今,苍溪县红十字救援大队已拥有超过300名队员,并在苍溪县各重点乡镇设立了8个办事处及救援中队,多年来从事打捞溺水者尸体、火情抢险、车祸救场、山地事故搜救等救援行动,并参与过达州火灾、巴中洪灾、河南特大洪灾等重大救援任务。
“队员大多是农民、工人、做小生意的、开小卖部的,共同点是我们骨子里还是有行侠仗义,路边看到别人有什么难处,不由自主就想上去问问能帮什么忙。”杨军说。
近几年经济下行,广告生意越来越不好做,杨军还尝试过修手机、去外地打工、组织拓展培训等谋生之道。他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老人经常生病,孩子上学要钱,几年下来,经济状况没什么起色,还欠了不少外债。
机缘巧合之下,杨军注册货拉拉成了一名货车司机。“这个就是来钱快,跑一单就有一单的钱,而且时间比较灵活。”杨军展示了他的货拉拉后台流水,6月1-2日因为跑了长途,收入在1000元上下,其他时候跑一天大多是300元左右。
“半百人生,我现在就是多吃点苦,能拿到钱就好。”杨军计划着,最好能在两年之内,多赚点钱,把债务还个七七八八。
一边是经济状况不太乐观的普通司机,另一边是“神兵天降”的救援队长,双重身份的不同“反转”,加重了杨军身上的疲惫感,却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心理落差。
脱下救援服的杨军是一名货拉拉司机
生活压力的重担落在他肩上,但他还是觉得很有“奔头”——能赚到钱了,也能做自己觉得有成就感的事。9年来,杨军带领队员开展无偿献血、城市创卫、安全保障等各类志愿服务2500余次、应急演练180余次、紧急救援行动1500余次,也见证了灾害中数不清的生死瞬间。
生死面前无大事。“人总有一天都会去世,除了你的家人,别人都会慢慢把你忘掉。所以说我们在有生之年要做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值得被更多人记住。”
在工作和救援中找平衡
救援组织中,“拉家带口”的并不在少数。
那是滑蜜参与九寨沟地震救援归来时,受到民众和家属迎接的场景,他将家庭的支持和百姓的感激揽在怀中,就像抱起了全世界。
救援归来的滑蜜
滑蜜和妻子都是保定市青年爱心志愿者协会直隶救援队的队员,妻子负责后勤工作,两个孩子从小就在救援队长大。如今上大学的儿子已经是救援队的成员,会出外勤参与救援活动,小女儿年纪尚小,却也天天喊着要一件队服穿。
救援队日常工作是城市救援、道路救援和山地救援,以及一些大型灾难救援。所谓城市救援,主要是寻找阿尔茨海默病的走失老人。“这类老人走失往往就是一转身一回头的事,身上穿得也挺干净,就在路边一直走,路过的人很难发现是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找到老人时,也大多在一些很偏僻的地方,据滑蜜说,每年队伍能找到300多人。
滑蜜还记得一位在废弃自行车棚里找回的老太太,救援队在附近听到“呜呜”的鸽子叫声,而车棚门缝很窄,常人无法钻进去,但滑蜜的直觉和经验还是坚持让保安打开了门——老太太正蜷缩在地上瑟瑟发抖。队员们把老太太背出来,她的儿子来时“扑通”跪在地上。
“就那一刻感觉,什么苦点累点,都不在乎了,只要把人救回来就够了。”滑蜜说。
滑蜜全身心投入到救援公益中,甚至享受这一过程。在他的认知里,“工作和公益的平衡”从来不是一道需要解答的难题,他的确面临中年人的经济压力——以前从事的家装生意不好做,如今开始做货拉拉司机。
但对于他而言,救援公益更像是工作压力之余的救赎,有时在生活中遇到了难题和心结,反而能在救援时得到心情的纾解。“救援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只想着找到这个人、把物资送到需要的人手里,反而是更舒服、更轻松的状态。”
滑蜜在2023年河北涞水洪灾救援现场
同在保定这座城市的货车司机李铁明,则是完全把工作和救援“融合”在了一起。
李铁明主要参与的是应急车辆救援,他们和保定市广播电台合作,一旦有人开车在路上遇到亏电、轮胎亏气等问题,向电台求助后,电台会第一时间将信息同步给救援队,队内志愿者会根据“10分钟”就近原则参与救援。
这更像是司机师傅之间的“互帮互助”,在途中腾出10分钟时间,并不会对大家的工作产生多大影响。李铁明从事货拉拉司机4年来,平均每个月救援20-30辆车,多的时候高达上百辆,即使是在订单行进过程中更改路线,只要和货主打声招呼,都能得到理解。
李铁明将自己和志愿者们的行动定义为举手之劳,“我们也不需要回报,就是希望被我们救了的人,下次看到别人需要帮忙时也能主动搭把手。”这份“爱心接力”得到了积极响应,目前救援队超过400名志愿者中,有几十名都是接受过救援后加入进来的。其中一位来自保定市下辖满城区的司机,在当地也组建了小型救援队。
在路上的“救援侠”们
来自天南海北的货车司机们,平时看似不起眼,却拥有英雄般救人于水火的一面。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却并不把“英雄”当回事。
作为队长,杨军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要培训管理队员、沟通总队和各中队、协调与领导部门的关系。他曾几度想辞职:“好想当个普通队员,只需要外出救援就好了,还能多顾顾家。”
杨军偶尔也会想:“我要是有钱会怎么样?”但他的想象和当下年轻人的“暴富梦”截然不同,他第一时间想的是,“我如果是个有钱的队长,就可以给队员们多发发福利,让大家更有归属感,把队伍带得更好。”
“放不下”是他身上大爱的集中体现,也正是因为这种大爱,他得以入选货拉拉2024“平凡之光魅力司机评选”活动的十强。分享入选照片时,他忍不住说:“拍照拍了半天,我脸都笑僵了。”
杨军想起,2019年,儿子给他发过一条长长的消息:“爸爸,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坚持要做这个救援,又辛苦又赚不到钱,还要往里贴补,有什么意义?”
杨军错愕,不知该怎么回答。“我平时和队员说,只要在家里面,你老公/老婆不骂你,那就做好了平衡。”杨军的妻子就是救援队里的志愿者,至于儿子,他相信时间能够让他逐渐理解。
几年过去,杨军的儿子已成为了救援队里的志愿者。也许是时间让年轻人认识到了意义是什么。
任亮参与洪灾救援
货拉拉司机的这些“救援侠”们,也在越来越年轻化。来自南京的任亮是蓝天救援队的成员,他是一名典型的95后,身上有着当代年轻人独特的坦荡和自我。
当被问及为什么能一直坚持公益救援时,任亮表示:没想太多,只是喜欢绳索、潜水等户外运动,参与救援可以学到技能,还能得到训练,更能帮助别人。“主要是我喜欢。”
中年人仍未退场,年轻人成为新的有生力量,大爱在传承中接力。
杨军在培养能够担当队长“大任”的接棒者,滑蜜的一双儿女都在救援队中成长,李铁明每救援一辆车都希望被救者下次能成为施救者,而任亮就是新生力量本身。这就是“在路上”的意义。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